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鬥彩瓷簡介

鬥彩瓷,是以鬥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。鬥彩又稱逗彩,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的一種瓷器裝飾手法。
  鬥彩瓷創燒於明成化時期(1465-1487)它以紋飾新穎,色彩淡雅而名重於世,鬥彩瓷的燒成是我國陶瓷工藝史上的重大成就,為後來彩瓷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途徑。是中國古代陶瓷歷史中的一只奇葩,是由江西景德鎮窯燒制的一種彩瓷。鬥彩這種陶瓷的裝飾方法,既不同於釉下青花的裝飾,也不同於釉上五彩,釉上粉彩,釉上琺瑯彩和素三彩等釉上彩繪的裝飾,它是將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結合,一同裝飾於同一件瓷器面上,形成釉下青花與釉上五彩相互爭奇鬥豔的藝術表現力。
      據歷史文獻記載,鬥彩瓷始於明宣德時期,但實物罕見,故一般認為其創燒與明成化時期。
  明成化時期的鬥彩最受推崇,明清文獻中也稱之為"成窯彩"或 "青花間裝五色"。傳世成化鬥彩瓷器圖案繪畫簡練,內容主要是花鳥、人物。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,罩釉高溫燒成後,再在釉上按圖案的不同部位,根據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,一般是3至5種,最後人彩爐低溫燒成。按照陳萬裏先生的意見,成化鬥彩又可以分為點彩、覆彩、染彩、填彩等幾種。由於成化瓷器的胎質細膩純淨,釉層滋潤沉靜,釉下淡雅的青花和釉上豔麗的五彩相配,形成了嬌豔絢麗的藝術特點,故曆朝均以成化鬥彩瓷最為名貴。成化鬥彩偉世品極少,多為蓋罐、杯、高足杯、等小件器,尤以天字罐、雞缸杯、嬰戲杯、葡萄杯等最為著名。還有一種繪有海馬或團花的蓋罐,底有一"青花"字。
  清代鬥彩瓷的產量要大於明成化時期。康熙、雍正、乾隆官窯也有不少精品堪與成化鬥彩媲美,而且出現了較大的器型。總的來看,清朝盛世的鬥彩瓷器大多數繪畫精工,改變了成彩 "葉無反側"、"四季單衣"的弱點,圖案性更強,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飄逸的風采。康、雍、乾官窯都有一些仿成化鬥彩產品,特別是雍正時期己能有把握地仿燒出成化鬥彩,但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,只有少數寄託成化款。對這些器物要從胎、釉、彩繪等兒個方面仔細辨別。另外雍正時期還燒成了粉彩鬥彩,使鬥彩瓷更加華貴。乾隆以後,鬥彩瓷仍在生產,圖案內容多為花草,且多團花,延續了清朝盛世時期的風格,但筆法日漸草率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