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ulie女人空間's Archiver

lkenedyww6895 發表於 2012-4-25 18:24

菏澤古沉船出土茶具再現元代飲茶風俗——對多件å‡

我國是茶葉的故鄉,有著悠久的飲茶歷史。隨著飲茶習俗的發展,茶類品種的增多,飲茶方法的不斷改進,從粗糙古樸的陶碗到造型別致的茶壺,在歷史演變的過程中,逐漸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中國茶具文化。西漢時期王褒《僮約》中說的“烹茶盡具”指的就是烹茶前要將各種茶具洗淨備用,到晉代以後則稱為茶器了。唐代陸羽的《茶經》中把採制所用的工具稱為茶具,把燒茶、泡茶的器具稱為茶器,以區別它們的用途。宋代又合二為一,把茶具、茶器合稱為茶具。現在大都統稱為茶具。

       2010年9月,菏澤元代沉船中出土了銅則、木夾、鈞窯盞托、影青瓷茶壺、青釉單耳杯等十餘件茶具,它們不僅反映了沉船上的真實生活場景,更是將元代的民風和飲茶習俗再現於世人。據瞭解,我國歷年的考古發掘中,有關出土元代茶具的記載及實物可謂少之又少。菏澤元代沉船中能出土多件茶具,實屬彌足珍貴。本文現將菏澤元代沉船中清理後的出土茶具作一詳細介紹。

       鈞窯盞托(圖1),高11.1、口徑7.8、底徑6釐米,託盤最大直徑15.2釐米,託盤以上杯盞高4釐米,中部中空至底部。斂口,弧腹。託盤為敞口,淺腹,底部直口高足,釉汁肥厚潤澤,呈天青色,形體秀麗輕盈,極為美觀,該器施釉未及底部,近底部呈現厚重的流釉現象,口沿處泛紫褐色。盞托是由託盤發展而來的,瓷盞托出現於東晉盛行於南北朝,並成為當時風行的茶具。到了宋元時期,盞托幾乎成了茶盞固定的附件。托內的托圈增高,有的盞托本身就仿佛是盤子上加了一只小碗,這件鈞窯盞托即屬這一款式。

       青釉單耳杯(圖2),高4.1、口徑7.6、底徑4.7釐米。斂口,弧壁,淺腹,臥足,近底部有一道凹弦紋,口部出如意形卷雲紋沿?,其下置一環耳,通體施釉均勻,釉色晶瑩溫潤,胎質細膩,玉質感強,既原始簡樸,又精巧美觀,繼承唐風,真實反映了元代瓷器生產技術水準,目前國內較罕見。

       哥窯杯(圖3),高4.3、口徑8、底徑4.6釐米。直口,圓唇,筒身,小圈足無釉,胎質粗糙疏鬆,胎體厚薄均勻,呈黃褐色,施藍釉較厚,內壁外壁均佈滿開片。

       菏澤元代沉船中出土的高足杯分別出自龍泉窯與景德鎮窯系。以口微撇,近底處豐滿,承以上小下大的高足或竹節式高足為顯著特徵。現擇兩件加以介紹。

       1、青白釉堆塑龍紋高足杯(圖4),高11、柄高5、口徑12.8、底徑4釐米。口微撇,足內中空,足底刀削痕跡明顯。通體施青白釉。外壁堆塑“二龍穿祥雲”,雙龍首尾相連,龍首較小,細頸,三爪,鬃須飄動,造型生動。

       2、青釉菊花紋高足杯(圖5),高9.5、柄高4.6、口徑12.7、足徑4釐米。口微撇,喇叭狀高足,足底刀削修整痕跡較明顯,胎體稍厚重。器內底印有菊花紋。通體施青釉,器壁施釉較薄,可以看出輪制痕跡,口沿內外均有流釉現象。

       從以上菏澤元代沉船出土的茶具及其使用方法看,元代飲茶風俗上承宋代,飲茶方法上抑或是使用的茶具上,在繼承傳統的同時,又有新的發展。然而,就是在茶具變革的如此重要時期,在中國茶文化史上卻沒有留下一本記載茶事的專著。從這個意義上講,菏澤元代沉船這次出土的十餘件保存完整的元代茶具,為研究中國元代茶具提供了詳實難得的考古實物資料,顯得尤為珍貴。

頁: [1]

Powered by Discuz! Archiver 7.0.0  © 2001-2009 Comsenz Inc.